少年老P見聞錄~吃喝玩樂篇
零食
很久很久以前,老家是開雜貨店的,老媽顧店,老爸在公家上班
家裡有這種好康的,零食自然是吃免錢的
不過到底吃過幾種零食,已經記不清楚,唯一記得的是”王子麵”
“乖乖”問世的時候,我們家老早不做生意了,可見王子麵有多老
在王子出現多年後才有人統一江湖,進而專注於科學研究呢


要論最受歡迎的零食,還是非乖乖莫屬,尤其是五香乖乖
在還沒上學之前,幾乎是一天一包,玩具拿到不想要
直到蝦味鮮出現才取代了乖乖,成了我的新寵
然後可樂果又取代了蝦味鮮…
現在到大賣場,可樂果和蝦味鮮仍是我不變的選擇^^


小吃
~路邊攤早餐
不像現在的早餐以蛋餅、三明治這些為主流
從前大多是水煎包、春捲、飯糰..這些最隨處可見
塗上一些古早牌的辣椒醬(類似米酒瓶裝),真是人間美味



還有一樣台中獨有的”大麵羹”,和辣椒醬更是絕配
看起來三分像米苔目,七分像烏龍麵,吃起來卻又不一樣
說也奇怪,這麼好吃的東西,竟然從未出現在其他縣市,簡直不可思議
有機會看到的話,千萬別錯過,因為即使在台中也已不多見了

念居仁的朋友有些可能還記得附近有一攤世界最好吃的飯糰吧
那是我舅媽在賣的,她親手包的粽子才真的是絕世美味呢
~鹽酥雞
我頭一次看到是在復興路郵局前那一攤
這種東西的發明人毫無疑問是天才
想想才多久時間就席捲全台,而且歷久不衰
更厲害的是,全部都是台灣第一家
還記得第一次嘗到油炸黃金玉米灑上胡椒鹽,那種滋味…

~台中肉圓
道地的台中肉圓是絕對不放鳥蛋和筍乾的(哪個白痴發明的)
台中肉圓打包外帶一定要包三層,中間那層通常是”分類廣告”,偶而會是”影劇版”
吃台中肉圓一定要用叉子,給衛生筷的肯定是冒牌

老媽每隔一陣子會大發慈悲,下班順便帶幾顆回家
除此之外,她是絕對不會讓家人有機會吃外食的
只要看她從菜籃子拿出一坨報紙,我會一時發自內心的感念母愛的偉大XP
吃完把碗舔乾淨是一定要的,然後狂反芻,回味再回味..
爌窯
同學聚會的一大樂事~烤地瓜
那個時看到電視上的窮苦人家都只吃地瓜
心裡覺得很氣,媽的,我想吃都很難吃的到咧XD
—————
牛肉場
以前可是多到不行呢,每天走路上下學,都可以欣賞一堆養眼海報說
真的就大剌剌貼在每一個能貼的地方喔
第一次有機會看是在上了大學以後
羅公帶我和阿偉,大老遠去龜山”大統歌劇院”看的
後來我和阿偉還樂次不疲,幾番不辭辛勞,只為滿足對課外知識的渴望..XD
不過當時這個行業也算是走到尾聲了,觀眾其實還真不多
因為既然一次就能看個夠,那就算看再多次也一樣(看得到吃不到)
聽相聲
要從廣播節目裡頭找,老哥總有辦法找到播出時段(不固定喔)
聽的多半是吳兆南與魏龍豪說的段子
這兩位前輩算是當代最知名,作品也最多的
廣播節目播出的通常是精挑細選的精華篇,每次聽都讓人捧腹大笑
後來跑去買CD合輯,想一次聽個過癮,結果反而找不回以前的感覺(悶了)
—–
~廖俊與澎澎
算是本土版的另類相聲吧,完全不計形象的演出,毫無尺度的盡情發揮
不可否認,俗到了最高點,可是,真是好笑到叫奶奶的程度
有一次和同學笑倒在地,半天爬不起來
如果有機會,還真想再弄一套來回味
~張帝愛阿珠
比較有”文化”一點,但也是極盡搞笑之能事
對後來的秀場或搞笑綜藝節目來說,這兩套應該算是祖師級的
民歌
老哥說,追溯起源,張復建的”龍的傳人”算得上是民歌元年
這點我不十分確定
但當時的流行樂風,毫無疑問是由”披頭四”帶起來的
看”回憶點點滴滴”就知道,日本當年也流行這一套呢
年輕人玩樂器、組Band、自彈自唱,顛覆了傳統的藝人形象,開啟了新的年代
現在偶而聽聽那些民歌經典,也絲毫不覺得俗呢
卡西歐電子表
這有什麼好玩的?
現在的電子錶的確沒什麼,而且還貴得要死
以前的花樣就多了,而且還是不折不扣的”好玩”
有可以打電動的不說,還有稀奇古怪一大堆
可以放交響樂的、當羅盤的、當計算機的
還有一種可以算”賽、口賽..”碗糕函數的,那支我最哈
存了一年的零用錢+壓歲錢把它買下來,全身最炫的行頭就是它(小學生耶)

漫畫剪報
~烏龍院
紅到無人不知敖幼祥,還推出單行本,甚至拍成電視劇

~童話短路
超有創意,超好笑,人物表情超機車、超欠揍
我和老哥曾很認真的一張張剪下來收集,是個懷念
老歌精選
以前哪有什麼精選集,自己生啦
老媽總會請唱片行老闆幫忙~拷貝(可以量身訂做)
錄的都是些幾百年前的東西,例如”王昭君”、”戲鳳”、”一串心”…
有一次和老哥玩錄音機,不小心把”王昭君”的頭給洗掉了XD
怎麼辦,天才老哥說”沒關係,我們自己唱”
兩個人就自以為是的錄下那段”王~~~昭~~~~~~~~~~~~~君~~~dndndndndndndn”
沒想到~從此成了老媽的最愛Orz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