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P見聞錄~90年代
進入90年代,少年老P也恰好轉大人,所以拿它來做老P編年史的分水嶺
90年以後的事,總有種錯覺,像是沒多久前才發生
而其實說短不短,轉眼也過了十幾個年頭了
特別是2000年以來,也過了七八年(唸小學都可以畢業了)
可有些事,如果不細想確切日期,還真以為才剛過沒多久呢
真的是人越老,時間走得越快咧
———-
閒閒沒事來回顧一下90年代有哪些值得提筆的事吧
第四台
其實比較懷念還沒開放的那段日子說
想看什麼,打一通電話預約一下就好,只要市面上有的片子
錄影帶也好、LD也行,業者總有辦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
開放了以後,一下子可以選的從三台變成好幾十台
這種吸引力,讓它成為台灣史上效率最快的建設,兩三下通通牽好
不過現在倒是越來越多人寧願反璞歸真,對第四台說不
其中原因很多,以我來說,是希望多挪點時間陪陪孩子(心虛)
沒啦,打電動都沒時間了,哪有閒工夫看那麼多節目XP
網際網路
如同很多跨時代的科技發明,是個雙面刃,有好有壞,就看拿來幹什麼用
盜版問題..老調重彈了,停住
人與人的距離看似拉近了,其實好像更遠了呢
拿伊媚兒來說吧,連紙筆都不用,更別說貼郵票,走出門拿去寄
方便是方便,可是親友間情感上的聯繫反而淡掉了,我是這麼認為
再舉一例,網路論壇,以電玩類來說,確實是獲得資訊的最佳管道
各種消息、介紹、心得、攻略..應有盡有,玩家之間的交流也無遠弗屆
可是樂趣沒有變多,偏見與攻訐反而隨處上演,搞得像藍綠之爭一樣
累不累啊~
影音光碟
~CD,不用說囉,看看哪裡還買得到錄音帶、唱片
難得的是,過這麼久了,它仍是主流音樂媒介,這點確實了不起
可見當年制定這項規格的工程師們真的不簡單,敬禮!
~LD,講到它,可以順便談談”MTV”這個行業
其實LD真的沒什麼不好,效果更不輸DVD,就是太大張了點
一般家庭多半都有錄放影機,帶子到處租得到,誰會想買LD呢
再說,誰家會去買貴得要命的家庭劇院,為了看LD? 又不是頭殼壞掉
所以呢,MTV給你電影院般的效果,專屬包廂的享受,靠LD做起生意來
有那麼一陣子,生意還真不錯,我也是常客
~DVD,容量、畫質、音質都達到足以取代錄影帶和LD的程度(翻拷也更方便XD)
成為市場新寵並不讓人意外
電玩
說的也夠多了,跳過
災難也是,有興趣的請參考前面的文章囉
Y2K
如果不是90年代的資訊設備出現了爆炸性的成長,這個問題也不會被那麼多人關心
視窗作業系統的問世大大拉近了電腦和人們的距離
家裏雖然從小就有電腦可以碰,但其實從不覺得它有什麼好用(除了打電動)
多數家庭也都是在這時才添購第一部PC,短短幾年內,它幾乎成了必備家電了
電腦普及了,這方面的知識也就慢慢成為常識
CPU、RAM、軟體、網路…成了日常用詞,Y2K自然也成了熱門話題
最終結果揭曉,終於也只是虛驚一場,因為該做的都做了(幕後功臣辛苦了)
捷運
台北的精華區一下子全變成了工地,好死不死我這時住進了這座城市
這段交通黑暗期,想必是不少人不願回首的惡夢
它改變了不少著名景觀,最明顯的是中華商場(這留待專題回顧)
還多了幾條地下街,不過說真的,如果經營型態不改變一下,恐怕遲早也要沒落
現在逛地下街有點像當年逛中華商場的感覺,賣骨董、水晶的太多了
不是說賣這種東西不好,而是這代表的是老化現象,吸引不了年輕消費族群
如果變成地下美食街或是電子街應該不錯(一廂情願XP)
職棒
看現場的感覺真的很不錯,但前提是觀眾人數夠多
老實說我看過的場次用五根手指頭數得出來(還是陳義信vs黃平洋時的事XD)
因為週遭的人真的很少會相招去看,我也不知為什麼
不過等小P大一點,我們一家子應該會再走進棒球場
世足賽
第一次認識這場賽事是在94年,很怪的是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想看過,真的
只知道奧運,其他一概不關心
可能因為自己不是擅長運動的型吧,另一方面應該是足球熱終於燒到台灣了
保齡球
更奇怪,突然就流行起來,然後又突然退流行
球館一家一家開,一局從一百多塊掉到二三十塊
可恨的是台中的金馬遊藝場也改成了保齡球館(兒時的樂園面目全非)
台北的瘋馬也是,跟人家瞎湊和什麼
而這種一窩蜂來,一窩蜂倒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
蛋塔啦、小饅頭啦、網咖啦…
對了,等小P大一點,偶而打個保齡球,應該也不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