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P的543 ~ 學電腦
有遠見的老爸總是知道該給孩子學什麼,長大後才能比人強
英文嗎? 還是電腦呢? 當然都不是,現在學這些的,以後都別想出頭
那該學什麼,說真的,我也猜不到20年後最紅的技能會是啥(搞不好是養豬)
可是我老爸就是屬於有遠見的那種,早在二十幾年前就讓我們(兄弟)學電腦
那時候連PC都還沒問市呢,普及率? ~0.000….
“小教授電腦學習機”廣告才剛出現在電視上,我們連那是什麼都還不知道
老爸就帶我們進了電腦門市(宏碁台中旗艦店)

巧的是就開在復興路兵工廠對面,走路就可以到,有問題還可以隨時去問
聽過大概簡介後,老爸就果斷的簽了本票(因為分期付款),抱了一台回家
我們家成了全台灣最早擁有電腦的少數幾戶人家之ㄧ,因為老爸的遠見
=====
學到些什麼呢,首先認識了鍵盤(和主機結合在一起)和螢幕囉
當時可不是用VGA喔,是AV端子,沒騙人,所以也可以接電視
不過只有影像輸出,聲音則由主機的喇叭出聲(當時沒有外接喇叭這回事)
—–
再來就是所謂的BASIC語言,這名字取的還真貼切
就是每一行指令最前面要加上10、20、30…那種,年輕人可能沒見過吧
我記得大一電腦課還在考這個呢(1989)
除此之外,最常用的指令就是”LOADT”,嘿嘿,有人用過嗎
就是從錄音帶讀取資料的意思(那時候也還沒有磁碟片)
要用這個指令前,要先準備好錄音機,接上音效傳輸線,然後按PLAY
現在回想起來,亂有意思一把的
—–
都讀些什麼資料呢? 是一種叫做ROM的東西,只能讀取,不能回存
這些ROM也只能跟門市買,沒辦法自己錄,內容則以遊戲為主
所以呢,家用電腦最早的應用軟體不是別的,就是GAME
這些遊戲在”M系列~兒時的回憶”篇提過了(也有很多不可考了)
我必須承認,這是當時最大的收穫orz
=====
隔年,PC問世,出現兩種新配備~磁碟機和外接式鍵盤
靠! 真是炫呆了,小教授當場鳥掉
以前都是表哥來我們家玩小教授,現在換我們去他家玩PC(XT)
以前玩個遊戲要等個幾分鐘讀錄音帶,現在磁碟機嘟嘟兩三下就OK
而且畫面更漂亮、更生動,像是”Karateka”和”Conan”(Apple II移植)


當時看在眼裡,真是如夢似幻啊
再隔年,我們家也買了PC(AT),這時候,學電腦早已蔚為風氣,滿街都是
不過因為老哥的先見之明,我們裝了個新玩意~硬碟(連店家都納悶裝這幹啥)
超大容量不提,從此不用開機磁片,更不用裝兩台磁碟機才能摳資料
事實證明了我們又再次走在別人前面,這仍然要歸功於老爸的教育
=====
後來學校裡也陸續開了電腦課程,應用軟體也越來越多
記得有學過或自己碰過123、DBASE、PE2、彗星一號…
但是電腦普及率仍然不算很高,就連出社會時(1995),辦公室也還沒人手一台
97年,因為網路的興起和視窗系統的加持,我才又買了新電腦
這次等於全部從頭學過,所有東西都和之前的認知不一樣
不過後來的電腦環境如何平易近人、易學易用,就不用多說了
=====
接觸得早是一回事,有沒有天份又是另一回事,我們都沒有朝這方面發展
打從BASIC開始,就是沒辦法搞懂那些碗糕語言,就連背指令都很痛苦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敎人家怎麼養黃狗的主要原因
不過有沒有辜負老爸的期望呢,我想應該沒有(心虛)
即使明知我們都拿來打電動,老爸也說那有助於訓練反應(不然該怎麼說orz)
不過這一點對我而言確實不假(因為愛打電動的白目大有人在),包括邏輯反應
已經有不知多少次被人稱讚”學的快、算的準、說的清楚、看的明白”了(跩的)
=====
現在,靠著小黃狗,對Linux這個東東有了一些基本概念
雖然只是皮毛而已,但也足夠把很多人唬的一愣一愣了,哈哈
以科技進步的速度,真不知道以後的電腦會變什麼樣子
磁片在01年的時候大家都還在用,隔年隨身碟一出,當場讓它走入歷史
我現在手邊隨便一塊記憶卡,容量比十年前最屌的硬碟還大
只要兩三首MP3,就可以把家裡最早那顆硬碟塞爆XD
這樣下去,PC被手機取代,說不定還真的有可能實現咧~
附記:po完這篇,也準備跟這台用了8年的螢幕說bye了
就讓它永遠留在這裡吧^^
引用通告: 2014 老P雜記 ~ 痴狂 | 炒飯幽助雜記